- 西安旅游(000610)2025年一季报财务简析:净利润减7.32%
- 据本站公开数据整理,近期西安旅游(000610)发布2025年一季报。根据财报显示,西安旅游净利润减7.32%。截至本报告期末,公司营业总收入9489.34万元...
我闺蜜最近总跟我抱怨,说她女儿太内向了。
在幼儿园不敢跟别的小朋友玩,放假了就爱待在家里,不是看书就是画画,安静得像个“小透明”。
她特别发愁,觉得孩子这么内向,将来进了社会怎么办?
会不会交不到朋友?会不会吃亏?
好像在很多家长眼里,“内向”就等同于“没出息”、“不懂交际”、“容易受欺负”。
但事实,真的如此吗?
一: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
我记得我小时候,我妈总说我:“你怎么老是一个人发呆?”
其实我不是在发呆,我是在想:为什么云会飘?蚂蚁搬家是不是真的要下雨?别的小朋友为什么愿意抢同一个玩具?
这些思考,从来都不是“无用”的。
它们悄悄构建了我理解世界的方式。
科学家早就发现:内向和外向的本质,是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。
外向的人脑回路较短,信息处理快,喜欢从外部获取能量;
而内向的人脑回路更长,信息处理更深入,能量来自独处与内心。
这不是“好”与“坏”的区别,只是“不同”而已。
并且,内向和外向虽然是两种相反的性格,但它们只是性格的因,而非性格的果。
简而言之,一个性格内向的人,并不见得会没有朋友,容易吃亏。一个性格外向的人,也不一定善交际,有出息。
二:性格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?
孩子的性格,有一部分是天生的,其他的是后天形成的。
为此,科学家们在不足一岁的孩子身上做了一组实验。
结果发现:在面对陌生的玩具或人时,有些宝宝会表现得很安静,甚至会仔细观察;而有些孩子会表现得很活跃,要么大哭,要么发出笑声。
这说明,有些性格是与生俱来的。
而宝宝身上自带的性格,就像他的起点一样,是塑造自身气质和性格的基础。
但后天的环境,也会对性格的养成,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三:内向性格的孩子有什么优势?
家长普遍认为,外向的孩子,更加混得开,朋友多,号召力强,长大了能够成为领导。
而内向的孩子,似乎就变得一无是处,不懂得交朋友,不会沟通,很难在社会上立足。
实际上,不论是领导者还是成功人士,内、外向性格的人占比都差不多。
比如,内向的孩子,往往藏着以下3个让人惊喜的潜力。
(1)他们不是“不会说话”,而是在深度思考
你有没有发现,内向的孩子虽然不常主动发言,但一旦开口,往往逻辑清晰、观点独特?
正因为他们的信息处理路径更长,看问题更全面,做事也更谨慎靠谱。
像我侄子,每次家庭聚会都不怎么说话。
但有一次大家讨论“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”,他安静了很久之后,居然用自己从绘本上看来的光的散射原理解释了清楚。
全场大人都惊呆了。
(2)共情力强,能细腻地感知别人的情绪
研究表明,内向的孩子,对于他人情绪的变化更敏感。
他们更容易察觉到别人的尴尬、难过或不安,也更愿意提供默默的陪伴和支持。
这样的孩子,长大后往往是很好的朋友和伴侣。
因为他们懂得倾听,也更愿意体谅。
(3) 创造力惊人,擅长与自我对话
很多艺术家、作家、科学家都是内向型人格。
正因为享受独处,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爆发惊人的想象力。
梵高、爱因斯坦、J.K.罗琳……都是内向型代表。
安静,反而成了他们创造力的源泉。
四:如果我们有一个内向的孩子,该怎么做?
大家都知道,性格一旦养成,是很难改变的。
不论是内向的孩子,还是外向的娃,家长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,也不能以自己的经历去教育孩子。
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性格,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引导培养。
不要强求内向的孩子去合群,这对于他来说可能是极其痛苦的,会让他变得更加社恐。
也不要将外向的孩子禁锢太紧,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,任其成长。
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太内向,那可以适当鼓励,如果孩子不愿意,那需要尊重他的意愿,否则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误解,认为内向是不好的,从而自我否定,越来越没有自信。
逼一个内向的孩子在人群中活跃,就像逼一只鱼学爬树,不仅痛苦,而且徒劳。
如果他暂时不愿意打招呼、不想表演节目,没关系,给他一点时间。
作为父母,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去培养内向的孩子。
(1)给他一个“恢复能量”的小空间
可以是他的小书房、阅读角,甚至只是一张属于他的书桌。
那是他充电的地方,请尊重他的界限,让他有时间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(2)不聊闲天,聊聊深刻的话题
内向的孩子,往往对“你今天吃什么?”、“考试考得怎么样?”这种话题兴趣不大。
但他们很愿意和你讨论:“恐龙为什么会灭绝?”、“如果云朵有声音,会是什么样?”
试试看,他们的答案可能会惊艳到你。
(3)支持他发展一项真正的爱好
绘画、编程、弹琴、搭乐高……只要是能让他沉浸进去的事情,就鼓励他专注地做。
不用追求“多才多艺”,一件事做深、做透,反而更能帮他建立自信。
写在最后:
这个社会,好像格外偏爱能说会道、热情开朗、左右逢源的人。
但一个完整的世界,既需要行动派,也需要思考者。
如果我们只用“是否合群”来评判一个孩子,那反而说明:是我们的眼光太窄了,不是他不够好。
就像作家苏珊·凯恩在《安静》中写的:“内向不是弱点,而是一种力量。”
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内向的人,不必焦虑,更不要否定他。
帮他看见自己的优势,保护他的敏感和专注,陪伴他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
因为,这个世界从来不止一种声音。喧哗是一种,沉默也是一种;合群是一种,独处也是一种。
上一篇:气溶胶检测概念30日主力净流出2.38亿元, 京东方A、仙琚制药居前
下一篇:没有了